各院(系)等有關單位:
為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和第十五次全國民政會議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深化拓展“三個年”活動、打好“八場硬仗”工作部署,聚焦全面深化民政領域改革、破解民政事業(yè)發(fā)展"瓶頸"、創(chuàng)新民政文化建設、夯實民政基層基礎和加強民政系統黨的建設等5個領域的基礎理論和實踐問題,陜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以下簡稱“省社科聯”)和陜西省民政廳(以下簡稱“省民政廳”),聯合設立2025年度陜西社科類基本公共服務和基本民生保障重點課題研究項目,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課題指南
1.推進新時代陜西民政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路徑研究
2.深化養(yǎng)老服務改革發(fā)展路徑研究--以陜西為例
3.深化民政執(zhí)法改革研究
4.老年人交通優(yōu)待全省通享政策研究
5.數字化時代老年人權益保障的挑戰(zhàn)與突破路徑研究
6.基層老年協會作用發(fā)揮研究
7.縣域三級養(yǎng)老服務網絡建設研究
8.“五床聯動”一體化健康養(yǎng)老服務體系構建研究
9.培育社區(qū)養(yǎng)老服務機構研究
10.農村互助性養(yǎng)老服務發(fā)展機制研究
11.多層次養(yǎng)老服務與智慧健康社區(qū)建設研究
12.銀發(fā)經濟產業(yè)園建設研究
13.銀發(fā)經濟分類統計標準研究
14.陜西省旅居養(yǎng)老政策優(yōu)化和發(fā)展路徑研究
15.低收入家庭失能照護問題研究
16.完善低收入人口動態(tài)監(jiān)測指標體系研究
17.新時代臨時救助制度深化改革研究
18.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進展評估研究
19.特困人員救助保障的改革思路研究
20.過渡期后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tài)化救助幫扶機制研究
21.進一步加強新時期流動、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研究
22.未成年人救助保護體制機制發(fā)展研究
23.新時代流浪流動人員救助管理工作功能定位研究
24.鄉(xiāng)村青年群體婚戀狀況研究
25.強化殯葬行業(yè)公益屬性研究
26.加強殯葬市場主體的監(jiān)管執(zhí)法研究
27.以規(guī)范薪酬管理促進社會組織人才發(fā)展研究
28.健全社會組織管理制度研究
29.行業(yè)協會商會服務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研究
30.新時代加強行政區(qū)域界線管理的形勢與任務研究
31.新形勢下優(yōu)化地名標志設置研究
32.新時代加強區(qū)劃地名信息公共服務的形勢任務與對策建議
33.社區(qū)慈善發(fā)展研究
34.慈善統計制度研究
35.慈善善款管理研究
36.加強基層民政服務站建設研究
37.民政領域信訪問題源頭治理研究
項目申報人在所列的課題指南中選擇題目進行申報,不可自擬題目。
二、項目申報
本項目為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項合作項目,由省社科聯、省民政廳聯合組織實施,面向陜西省社科界公開申報。項目申報須通過依托單位申報,不受理個人或個人聯名申報。
(一)申報條件
1.項目負責人須具有副高級(含)以上職稱或副處級(含)以上職務或博士學位,具有獨立開展研究和組織開展研究的能力,能夠承擔實質性研究工作。項目負責人同時只能申報一個項目,且不能作為項目組成員參與其他項目的申請。
2.已承擔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項項目,且未結項的不得申報。
3.各申報單位須加強對申報工作的組織和指導,嚴格審核申報資格、前期研究成果的真實性、項目組的研究實力和相關條件等。
4.鼓勵跨學科、跨領域組成專家團隊聯合攻關,鼓勵與省內黨政部門實際工作人員共同開展研究。
(二)申報方式
申報項目須按照要求如實填寫《申報書》(一式兩份)、《論證活頁》(一式五份)及匯總表,各項目申報單位對申報材料進行審核后,在規(guī)定時間內報送科研處107室。電子版《申報書》(WORD文件格式)、《論證活頁》(WORD文件格式)及匯總表(EXCEL文件格式)一并報送。
三、項目立項及資助經費
本項目由省社科聯、省民政廳會同相關專家進行立項評審。主要考察項目綜合研究能力,包括項目團隊研究人員組成、項目設計、研究方法、預期目標、相關成果等,擇優(yōu)確定立項課題。
每個項目資助1.5萬元,資助經費在項目立項后,由省社科聯一次性撥付至項目依托單位賬戶。
四、項目結項
(一)本項目研究周期自立項發(fā)布之日起至2025年12月20日,2025年7月30日前形成階段性成果,完成課題研究報告初稿,擇優(yōu)推薦參加2025年全國民政政策理論研究優(yōu)秀論文評選。
(二)項目成果需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符合國家法律法規(guī),能夠體現研究人員較高的研究水準,項目結項需書面提交不少于1萬字的研究報告及3000字左右的簡介;電子版同時報送。
(三)相關研究要強化基層走訪調研,注重與民政業(yè)務工作有效結合,要有新發(fā)現、新觀點、新見解,在政策研究領域有新內容和新方法。研究成果要具有理論性、前瞻性、指導性、操作性,能夠轉化為解決問題、改進工作的實際舉措。課題研究報告或參評論文必須為從未在報刊、雜志等媒體發(fā)表,且未參加過市級以上評獎活動的原創(chuàng)稿件,不存在知識產權糾紛。
(四)省社科聯、省民政廳組織相關專家進行項目結項成果評審,項目評審合格后,按照相關程序辦理結項手續(xù)。
五、成果使用
省社科聯、省民政廳對成果擁有所有權、使用權及處置權,項目組成員擁有項目成果的署名權。項目組在公開發(fā)表與本項課題研究相關的成果時,應注明本課題立項名稱及項目編號等信息。
六、有關要求
(一)申報項目時要如實填寫材料,并保證沒有知識產權爭議。
(二)省民政廳根據需要全程參與相關課題研究工作,及時提出研究需求。省社科聯、省民政廳將不定期督導項目進度與研究質量。
(三)項目負責人在項目執(zhí)行期間要遵守相關承諾,履行約定義務,按期完成研究任務;獲準立項的《申報書》視為具有約束力的資助合同文本。
(四)項目負責人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將予以撤銷:
1.課題研究成果違反國家法律法規(guī);
2.剽竊他人成果,弄虛作假;
3.研究成果與批準立項的課題研究設計明顯不符;
4.結項成果鑒定為不合格。
被撤銷項目的負責人3年內不得申請省社科聯研究項目,其所在依托單位次年項目申報數量將被予以限制。
(五)項目申報時間截止2025年5月19日,逾期不予受理。
聯系人:張老師
聯系電話:(029)88382127
校社科聯 科研處
2025年5月13日